古代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奠定于张仲景撰写的《伤寒杂病论》。《伤寒杂病论》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,由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,它以宗脉辨证理论为基础,以六经辨证为核心,论述了伤寒的原因、症状、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,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“六经分类”的辨证施治原则,奠定了理、法、方、药的理论基础。
该书明确提出了“辨病以辨证,辨证以辨经,辨经以辨方,辨方以辨证”的治疗原则,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和方法体系,是中医病证诊断和治疗的第一部理论专著,后来的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。
《伤寒杂病论》全书共分十卷,载方三百九十七首,插图一百六十二幅,另有“伤寒舌鉴”一篇,阐述了舌苔的变化和舌苔与疾病之间的关系,是中医诊断学和舌诊疗法的重要文献。
《伤寒杂病论》被誉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,对中医药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,被后世医家尊为“医圣”,其医方、医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,并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高度评价。